fbpx

【新闻稿】《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第十期出版 董总欢迎各界洽购和下载  

《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第十期出版

董总欢迎各界洽购和下载

 

《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第十期经已出版。欢迎各界联系董总书坊洽购纸本期刊,售价每本12令吉(未含邮寄费),电话:03-87362337(分线:276、213),传真:03-87362779,电邮: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网址:https://publisher.dongzong.my。另可从《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网页(https://www.dongzong.my/v3/book/mer.html)阅读和下载免费的电子期刊。

 

本期内容:

  1. 〈华教论坛:实例探析华小土地课题〉(徐来兴、黄时荣主讲)
  2. 〈从国家教育评量转型视域 探索独中教育评量的议程〉(郭荣锦)
  3. 〈关于“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和“校订课程”定义的混淆和厘清〉(张喜崇)
  4. 〈学校分类的误解和厘清——纠正措施及法律和政策建议〉(沈天奇)
  5. 〈敢怒、敢言、敢为 不平则呜——陈玉康〉
  6. 〈《注本华文教育呼吁录》读后〉(关启匡)

 

学校土地拥有权、各种税赋、地契遗失、所获捐地尚未割名转让、地主下落不明、争地纠纷、州政府或地主收回土地等问题,除引发许多纷争,同时也对学校带来财务负担和困扰。为此本期专题是学校土地课题,邀得董总中央委员暨柔佛董教联合会署理主席徐来兴和吉隆坡乐圣华小董事黄时荣,在“华教论坛”上讲述处理校地事务的实务经验,并解答与会者的提问。

 

郭荣锦〈从国家教育评量转型视域   探索独中教育评量的议程〉详析教育部对中小学教育课程和评量所进行的变革,讲解官方教育评量所带来的启示,以及在实践上面对的挑战,并据此从四个方面探索华文独立中学的教育评量议程,即(1)初三统考机制;(2)开拓“学生发展综合性评量系统”;(3)建立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估机制;(4)单一的纸笔高三统考模式。

 

张喜崇〈关于“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和“校订课程”定义的混淆和厘清〉指出“校本课程”和“校订课程”这两个术语在使用上所出现的困惑,并阐述其导因,讲解两者在定义或概念上的区分,以及独中校本课程专案小组对此提出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模式。他举出五个原因,认为应采用“广义”的“校本课程”定义,建议使用“学校本位课程(School Based Curriculum,SBC)”或“学校本位课程发展(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来代替“校本课程”,以让人易于区分“校本课程”与“校订课程”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沈天奇〈学校分类的误解和厘清——纠正措施及法律和政策建议〉阐述政府学校和政府资助学校,与全津贴学校和半津贴学校的争议,并罗列《1996年教育法令》下法定的学校分类名词,以及教育部官员根据本身想法而自造的学校分类名词,并解析有关两个法定名词和四个自造名词的由来背景,指出它们之间的分别,在概念、名词和学校统计上所产生的混淆、误解和错误,并予以厘清,且提出纠正措施及法律和政策上的建议。

 

本期华教人物口述历史篇介绍彭亨华校董事联合会前主席、董总前财政陈玉康的家庭背景,从童年、求学、担任教师到从事垦殖业的生涯,以及参与社团组织和华教工作的事迹。陈玉康先生曾创立彭亨华校董联会,开展“独中保送生计划”协助州内华小毕业生到全国各地独中升学,且荣获2002年度“林连玉精神奖”。

 

关启匡〈《注本华文教育呼吁录》读后〉书评,评析了徐威雄对林连玉原著《华文教育呼吁录》所校注而成的《注本华文教育呼吁录》,包括介绍其概要,在各表列出“题解”和“校注”的统计,并指出徐威雄在“题解”和“校注”的具体做法,提供后人仿效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原著上补充各种说明和资料,为读者带来许多方便。